贵州民族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精准凝练办学定位,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服务贵州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推动学院各项事业稳步前进。
01 坚持党建引领,“匠心筑梦”品牌光彩绽放
五年来,学院党委围绕贵州“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将党建工作与服务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匠心筑梦 红满贵州”的党建工作品牌。学院党员教师长期坚持将课堂搬进田间地头、城市社区和行业企业中,将课程教学与服务地方深度结合,用专业回应当地干部群众的急难愁盼,用实际行动为贵州绘就城乡发展新蓝图。学院党委先后荣获贵州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校级党建工作示范点(标杆院系)和校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的荣誉称号。获省委干部教育培训好课程1门,全省高校精品微党课1门。1篇理论文章入选省委教育工委党建创新实践工作研讨会。师生走访调研村落60余个,完成乡村规划方案50余份,完成花溪区8个乡镇800余栋居民自建房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多名教师被聘为教育部“城乡规划扶贫联盟”专家组成员、贵州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建设技术服务专家库成员和贵州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专家。截至目前,学院培养近千名毕业生,他们扎根贵州基层,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工作之中。

学院师生参加岜沙社区更新工作坊活动

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教师参加自建房安全隐患专项排查活动
02 坚持教学立院,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五年来,学院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坚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围绕学生自主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社会胜任力提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学院建筑学、土木工程、城乡规划专业均被列入省级一流专业建设。土木工程专业获贵州省专业评估第三名。2025年学院教师熊媛团队荣获第五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新农科组一等奖,刷新学校在该项赛事中的历史记录。1名教师获评贵州省“金师”。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金课”10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获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3项。师生在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创新大赛中获特等奖、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全国铜奖、“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大赛中获省级一等奖等,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省级以上奖项200余项。

第五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颁奖现场
03 坚持学科强院,学院竞争力不断增强
学院围绕建筑学、土木工程两大学科进行重点建设,将教学、科研、实践一体化发展,学科结构合理、人才团队优化、基础设施完善、教学质量优异。近五年学院获批喀斯特环境地质灾害防治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和贵州省工程地质灾害工程研究中心两个省部级科研平台,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4项,获省级科研项目立项20项,发表SCI等高水平论文40篇,其中高被引3篇,科研经费进账突破800万。2024年学院获批土木水利专业硕士点。2025年成功承办教育部第六届全国土木工程专业青年教师教学研讨会。

第六届全国土木工程专业青年教师教学研讨会开幕式现场
04 坚持对外合作兴院,学院知名度不断提升
学院与马来西亚拉曼大学联合开展“新村复兴工作坊”“岜沙社区工作坊” “西江苗寨历史文化工作坊”等特色项目,举办专题展览3次,吸引境外学生100余人参与。2023年申报的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项目获交流周项目二等奖。学院连续5年与西交利物浦大学联合开展乡村振兴工作营,举办专题展览5次,获媒体报道12次。2024年学院“筑梦建筑家”团队与浙江工业大学团队在青岩镇联合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申报的《以建筑之光,扬青春之歌,助乡村振兴》获批团中央2024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青春笃行计划项目,团队荣获贵州省大学生暑期“三下乡”优秀实践团队。

学院与马来西亚拉曼大学联合开展“西江苗寨历史文化工作坊”
新征程上,建筑工程学院党委将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为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堪当时代重任的城乡建设新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实践中展现学院师生新风采。
来源:贵州民族大学官方微信